如是我聞
徒兒:師父,請問經文一開始都有大段的描述,比如「在哪裡,有多少多少人……」等等,寫這些和主題無關的內容有什麼意義呢?
師父:這個問題,其實並不簡單,涉及到了,我們讀經的訣竅。
徒兒:什麼訣竅?
師父:我們一般讀經,往往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讀,看著導師和弟子們在交流。然而,真正的價值卻在於,把自己作為身臨現場的一個參與者。
徒兒:啊!這怎麼做到?
師父:經文之前的環境描述,其實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帶給你臨場感,讓你可以作為整個「大會」的參與者之一,與眾人一起,到現場聆聽教誨。
徒兒:啊,我以前一直跳過不讀,覺得沒意義,原來還有這樣的作用,這就是您說的「訣竅」嗎?
師父:還不是「訣竅」。你知道,幾乎每一部經典都是佛陀講給某一位弟子聽的,比如金剛經是和須菩提的對話,心經是講給弟子舍利弗的。真正的「訣竅」就是,在讀經的時候,在心裡把經中的名字,換成你自己的!
徒兒:啊?!
師父:這樣做之後,你在讀每一部經典的時候,都能夠身臨2500年前的大會現場,聆聽佛陀對你推心置腹的言教,經歷你和他老人家的思想交流。你讀的每一句就像是在說:「勿空啊,你是怎麼認為的?……勿空啊,你需要這樣思考……勿空啊,世界是這樣子的……」
徒兒:哇!這感覺簡直太棒了!
師父:如果你做到了這樣去讀經,才真正做到了「如是我聞」!
徒兒:啊!原來「如是我聞」還有這一層意義啊!感恩師父指點,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