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福田”? 什麼是“四福田”?

什麼是福田

“福田”是佛教用語。 供養如來,供養三寶,雖然供養的少,但得到的福報卻特別多、特別大。 就好像非常肥沃的田地,雖然種下的種子不多,但收穫的特別多,所以叫福田。 在我們這個世間,佛的福報是最大的,供養有福報的人,你才能得到福報,所以佛是最大的福田。 我們經常講修福報,那麼除了供養佛、供養三寶之外,哪裡還是福田呢? 《俱舍論》上講的很具體,將福田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一,趣田。

趣指的是畜生。

就是供養畜生,對待畜生也要知道布施功德。 我們吃飯剩下了,如果不能放到第二天,不然就壞了,那麼我們就可以供養給那些畜生,野貓、野狗了,甚至螞蟻,小蟲,這都是福田,我們應該好好照顧它們,幫助它們。

二,貧窮福田。

什麼是貧窮福田? 也可以稱為慈悲福田,也叫苦田。就是對我們社會弱勢群體要關懷。 所以有機會,我們每年過年,要關懷我們公司旁邊,我們工廠鄰居,關懷一下。 反正一年賺一千萬,你拿個二十萬給他們對賺了一千萬的您是九牛一毛,但對這些貧苦無依的家庭與孩子就是莫大幫助。

賺錢拿來做什麼? 很多人對這個財富沒有覺醒,他認為是累計數目。 財是幹什麼的? 財是拿來產生作用的。 就像手機是拿來打電話的溝通訊息用,手機不是拿來保存二十年的,對不對呢? 生命也不是,讓他長生不老,讓他活一萬年,活一萬年如果不起作用,就白活一場了。

比如,LV包一萬塊,你不買它,你就把這個錢施捨給這個社會,施捨給貧窮的人,就是捨錢,就是布施。

感受一下,你要感受才能知道哪個快樂,哪個有意思,哪個才讓生命充滿了光芒。 一萬塊錢,你買一個包就沒有了,其實你感受不到這個幸福,你就這樣子拿出去晃一晃。 就好像給螞蟻的窩弄鱷魚皮鑲鑽石,螞蟻還是螞蟻,物質上再高貴的奢侈品拿出來還是那樣,他的生命不會改變。 當你布施的時候,你富有的感覺會出來,貧窮的感覺是對生命最大的傷害。 一定要記住富有的感覺,很幸福,這個感覺才是真實的生命。

苦田。 就是你周圍那些貧窮困苦的人。 我們居住在一個地方,身邊有鰥寡孤獨,生活困難的,我們要把他們當成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看待,盡力的去幫助他們。 不僅在物質上幫助他們,還要為他們宣講佛法,幫助他們一起覺悟。

三,恩田。

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這是最大的恩田,能夠讓父母學佛,這是最大的孝。

對我們有恩的人,在我們苦難的時候,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要念念不忘,要知恩報恩。或者於我有恩的人對我們產生了誤會,我們只念恩,不念怨,以此成就自己深厚的德行,等十年、二十年過去了,誤會解除了,他對我們的看法就會有所改變。 所以我們在世間,絕對不能和人結怨,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有恩怨,要把它化解掉,這一生當中,別人對我們有誤會,誹謗、侮辱、欺騙,我們都若無其事,不放在心上。

報恩福田,一定不要忘記我們的父母。 譬如今年賺錢了,我們第一個想到什麼?是不是第一個想到我換輛車,或者買個房,別說第一個念頭,有時候蓮最後一個念頭都沒有想到爸爸媽媽,直接就忽略了。然後回去給爸媽錢還這樣的,把三萬塊錢往那個桌子上一放,一扔:“媽,給你的。”這就是我們把根本忘記了。

譬如說給你一個蘋果,你說蘋果很好吃,你第一個想到什麼? 第一個應該想到嘴巴,是不是? 嘴巴是誰給的? 如果沒有你媽你爸,這個嘴巴都不存在,是這個道理吧? 就是說父母是我們的根。

就像一棵樹一樣,我們今天所得的一切,我們歡喜了,我們得到利益了,第一個應該要去報恩。有一些信佛信得比較糊塗的人也是這樣,對公婆不好,對父母不好,卻對和尚好,對佛好,那有什麼用呢! 顛倒了!

很多人,很多企業家,一年產值都是一百多個億,但是他窮得不得了。他說,我銀行里還貸款20多個億,他一直不斷的投入。 我給他們說,我們擴大生產有沒有必要? 有必要,但是不要那麼過分。不要由著這顆心,要控制住這顆心的貪婪,心是無底洞的。 找到你的錢放在哪裡沒有? 其實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慢慢地把人生看清楚。真正把人生看清楚,它才是一種財富。 他知道人生怎麼活,知道這些東西該怎麼擺放,就好像家裡的家具一樣,知道這個擺這裡,那個擺那裡,把它有次序地擺。

生命是短暫的,宇宙會消失,地球會消失,太陽也會消失。最重要的事不是讓我們趕快享樂,是趕快讓生命發揮出他的價值。 讓我們企業還在的時候,發揮他的價值。 在我們有錢的時候,趕快讓他發揮作用。 說不定哪天金融危機來了你就沒錢了,你想行善也沒有機會了。

所以我們有任何的好事,一定要首先想到爸爸媽媽,他們有什麼需要,爺爺奶奶有什麼需要,還有公公婆婆有什麼需要。凡是自己的祖宗父母,多給他東西,為了報答自己養育的這塊土地。如果你們從農村來,有些地也是沒有用的,將他修個念佛堂,或者百姓祠堂,那也是對自己祖宗的一種報答。

修祠堂燒香是什麼意思呢? 它就是對祖宗的緬懷,是一種感恩,就是一個連接。樹,永遠都不可以沒有根,枝繁葉茂,它一定是根深蒂固。 所以這個(報恩福田)就是我們的根。

四,功德田。

人活在世間上,什麼叫做功德呢? 在佛法中,聖賢就有功德。 功德大的人,當你去跟他連接以後,功德就會傳遞過來,像高壓線一樣。 你搭一根線過去,如果它是一萬伏,傳過來多少伏? 一萬伏。 我們佛法僧,這些聖賢,他們身上就好像是發電站,高壓線一樣。我們要去供養,所謂的供養不是傳統的供養,給點錢給點物,當然也沒用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把佛陀思想傳播和發揚,這就是供養。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幫助我們的國家,幫助人類,不是說我們利用國家,利用人類來賺錢,這個目的搞錯了,終點就會錯,生命就會錯。 所以我們看看,我們怎麼樣利用我們的產品,利用我們這個行業,能夠幫助到這個世界。

當然,在不損失的情況下,就是說要利用我們的行業,來積功累德,不是利用我們的行業,把功德拿去換錢了。然後損德了,最後就損到我們的生命。人生的價值沒有,幸福快樂沒有,那有錢有什麼用呢?有錢就是一種痛苦,有錢就是一種災難,有錢就是對生命的踐踏,有錢就是來危害這個社會國家的。所以第二個功德福田,就是對聖賢,對這些美好的文化,要去傳播它。

有一句話叫得人心得天下,我們都知道,但不會用。

都知道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但我們好多人用的不太好,只是把它變成知識存在大腦。今天我們學的知識學得太多了,我們要把這些學得使用起來,利用起來,落實起來。

功德田。《俱舍論》德田指的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賢聖,他們是種福的對象,你能對他們恭敬,供養他們,這個福田就很大,獲得福報就很多。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是講經教學,弘法利生,我們能幫助他們教學,供養他們,幫助他們建道場,這功德就非常大。

布施不論多少,關鍵在於真誠恭敬之心。

了凡四訓》裡有個故事:

一個貧苦的小女孩,身上只有兩文錢,她走進一個寺廟,真誠恭敬的把這兩文錢供養給三寶。 寺廟的主持就給她祈福,親自為她迴向。 後來她做了王妃,有一天又路過這個寺廟,她很開心,因為小時候在這裡燒過香。 這一次她帶了很多錢,供養寺廟一千兩黃金,這可是大功德主! 可是老和尚只讓小和尚為她迴向,她非常不高興,就找老和尚理論,我小時候只有兩文錢,你老人家卻親自替我迴向,現在我供養一千兩黃金,你卻讓小和尚敷衍了事。 老和尚就告訴她,當年你很貧困,身上就只有兩文錢,你供養那兩文錢用的是真誠心,我不親自為你迴向,就對不起你;但今天這一千兩黃金,對你的身份而言,算不了什麼事情,只是小事一樁,我讓徒弟為你迴向,就已經可以了。

所以說供養財物不在乎多少,在乎心誠,只要心誠,兩文錢也可以超過千金。真正修福,還得是有福的人才能修得上福,沒有福的人還是修不上,因為他不知道哪裡是福田,把種福的地方搞錯了,把種子種到騙子那裡去了,將來還是得不到福報,所以修福還是要先認清以上這幾種福田。

我們在這三個方面(福田)去修行,去付出,就會產生很大的能量,很大的無形財富。就像農民一樣,你希望未來如何收成,就看看自己今仍如何持戒行善,廣修佈施,如果一直消耗自己的福田,而不懂得佈施行善,遲早會有福報盡,業報來之時。就像農民不會光收割不播種? 農民播種很多,收割了之後自己夠用夠吃,然後繼續去播種。 多餘的就要去救濟周圍的人,然後明年又可以豐收,循環往復。 如此循環不已才能福田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