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法語|攝心念佛法

印光大師法語|攝心念佛法

目錄Menu



一、印光大師法語|攝心念佛法(上)

1、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

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
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

2、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 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3、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
4、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
5、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6、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
7、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
8、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
9、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10、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
11、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
12、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臥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一、印光大師法語|攝心念佛法(下)

念佛之人,當恭敬至誠,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

若能攝心,方可謂為真念佛人。大勢至菩薩,以如子憶母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餘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應道交。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即三昧也。)斯為第一。

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
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

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

俗務糾纏,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洒脫。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念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則妄念當漸漸輕微,以至於無耳。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

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

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

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