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慧童女經

出自《大寶積經》

妙慧童女經

目錄


一、《妙慧童女經》原文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八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時王舍城有長者女名為妙慧,年始八歲,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諸相具足見者歡喜,曾於過去無量諸佛親近供養種諸善根。時彼女人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合掌而說偈言:
「無上等正覺, 為世大明燈;
 菩薩之所行, 唯願聽我問。」

佛告妙慧:「今恣汝問。當為解說,令斷疑網。」
爾時妙慧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云何得端正,大富尊貴身?
 復以何因緣,眷屬難沮壞?
 云何見己身,而受於化生,
 千葉蓮花上,面奉諸世尊?
 云何能證得,自在勝神通,
 遍往無量剎,禮敬於諸佛?
 云何得無怨,所言人信受,
 淨除於法障,永離諸魔業?
 云何命終時,得見於諸佛,
 聞說清淨法,不受於苦惱?
 大悲無上尊,唯願為我說。」

爾時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問此深妙之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妙慧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為四?一者於惡友所不起瞋心,二者住於大慈,三者深樂正法,四者造佛形像。」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瞋壞善根勿增長,慈心樂法造佛形,
 當獲具相莊嚴身,一切眾生常樂見。」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富貴身。何等為四?
一者應時行施,二者無輕慢心,三者歡喜而與,四者不希果報。」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應時行施無輕慢, 歡喜授與不希求,
 能於此業常勤修, 所生當獲大財位。」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眷屬不壞。何等為四?一者善能棄捨離間之語,二者邪見眾生令住正見,三者正法將滅護令久住,四者教諸有情趣佛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捨離間言及邪見,正法將滅能護持,
 安住眾生大菩提,當成不壞諸眷屬。」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花座。何等為四?一者捧諸花果及細末香散於如來及諸塔廟,二者終不於他妄加損害,三者造如來像安處蓮花,四者於佛菩提深生淨信。」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花香散佛及支提,不害於他並造像,
 於大菩提深信解,得處蓮花生佛前。」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從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為四?一者見他修善不為障惱,二者他說法時未甞留礙,三者然燈供養如來之塔,四者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見人修善說正法,不生謗毀加留難,
 如來塔廟施燈明,修習諸禪游佛剎。」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處世無怨。云何為四?一者以無諂心親近善友,二者於他勝法無嫉妬心,三者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者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以諛諂親善友,於人勝法無妬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不謗菩薩得無怨。」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為四?一者發言修行常使相應,二者於善友所不覆諸惡,三者於所聞法不求過失,四者於說法者不生恶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發言修行常相應,己罪不藏於善友,
 聞經不求人法過,所言一切皆信受。」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法障速得清淨。何等為四?一者以深意樂攝三律儀,二者聞甚深經不生誹謗,三者見新發意菩薩生一切智心,四者於諸有情大慈平等。」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以深意樂攝律儀,聞甚深經能信解,
 敬初發心如佛想,慈心普洽障消除。」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諸魔。云何為四?一者了知法性平等,二者發起精進,三者常勤念佛,四者一切善根皆悉迴向。」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能知諸法平等性,常起精進念如來,
 迴向一切諸善根,眾魔不能得其便。」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諸佛現前。何等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滿足,二者於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於諸菩薩施莊嚴具,四者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他有所求令滿足,信解深法捨嚴具,
 三寶福田勤供養,臨命終時佛現前。」

爾時妙慧童女聞佛說已,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諸行,我當奉行。世尊!若我於是四十行中闕於一行而不修者,則違佛教、欺誑如來。」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告妙慧言:「菩薩之行甚難可行。汝今發斯殊勝大願,豈於是願得自在耶?」

爾時妙慧白言:「尊者!若我弘願真實不虛,能令諸行得圓滿者,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花天鼓自鳴。」說是語時,於虛空中花散如雨、天鼓自鳴,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是時妙慧重白目連:「以我如是真實言故,於未來世當得成佛,亦如今日釋迦如來。於我國中無有魔事及以惡趣女人之名,若我此言非虛妄者,令斯大眾身皆金色。」說是語已眾皆金色。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先禮初發心菩薩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妙慧言:「汝住何法發斯誠願?」
妙慧答言:「文殊師利!非所問也。何以故?於法界中無所住故。」

又問:「云何名為菩提?」
答曰:「無分別法是名菩提。」

又問:「云何名為菩薩?」
答曰:「一切諸法等虛空相,是名菩薩。」

又問:「云何名為菩提之行?」
答曰:「猶如陽焰谷響之行,是菩提行。」

又問:「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答曰:「我於此中不見少法密非密者。」

又問:「若如是者,一切凡夫應即菩提。」
答曰:「汝謂菩提異凡夫耶?莫作是見。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捨、無成壞故。」

又問:「於此義中能解了者,其數幾何?」
答曰:「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眾生能了斯義。」

文殊師利言:「幻化本無,何有如是心心所法?」
答曰:「法界亦爾非有非無,乃至如來亦復如是。」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妙慧甚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

佛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言。然此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三十劫,我乃發趣無上菩提;彼亦令汝住無生忍。」

爾時文殊師利即從座起為其作禮,白妙慧言:「我於往昔無量劫前已曾供養,不謂今者還得親近。」

妙慧告言:「文殊師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別。何以故?以無分別得無生忍故。」

又問妙慧:「汝今猶不轉女身耶?」
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轉?文殊師利!我當為汝除斷疑惑。由我如是真實語故,於當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於我法中諸比丘輩,聞命善來出家入道。我國土中所有眾生身皆金色,服用資具如第六天,飲食豐饒隨念而至。無有魔事及諸惡趣,亦復無有女人之名。有七寶林上羅寶網,七寶蓮花覆以寶帳。如文殊師利所成淨剎裝校嚴飾,等無有異。若我此言非虛妄者,令此大眾身皆金色。我之女身變成男子,如三十歲知法比丘。」說此語時,此諸大眾皆作金色,妙慧菩薩轉女成男,如三十歲知法比丘。

是時地居天眾展轉讚言:「大哉大哉!妙慧菩薩摩訶薩能於來世得菩提時,嚴淨佛剎功德如是。」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此妙慧菩薩於當來世成等正覺,號殊勝功德寶藏如來,出現於世。」

佛說此經時,三十俱胝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轉,八十俱胝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眾生皆獲智證。五千比丘行菩薩乘心欲退轉,因見妙慧菩薩意樂善根威德殊勝故,各各脫身所著上服以施如來。如是施已發弘誓言:「我等以此善根,決定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善男子等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即記之曰:「汝等於當來世過千劫後,於無垢光明劫中,陽焰世界難忍佛剎,於一劫中相次成佛,皆同一字,號辯才莊嚴如來,出現於世。文殊師利!如是法門有大威德,能令菩薩摩訶薩及聲聞乘者獲大利益。文殊師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求菩提無方便善巧,行六波羅蜜足滿千劫。若復有人經於半月,時一書寫讀誦此經,所獲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俱胝,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是故文殊師利!如是微妙法門即諸菩薩契經之本。我今付囑於汝,汝當來世受持讀誦為人解說。譬如轉輪聖王出現於世,所有七寶皆悉在前,王滅之後寶隨隱沒。如是微妙法門流行於世,即諸如來七菩提分等法眼不滅,若不流行正法當滅。是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求菩提,應當發起精進書寫此經,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此是我教,勿於後世生悔恨心。」

佛說此經已,妙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二、關於《妙慧童女經》

珍寶積聚串連的《妙慧童女經》

《妙慧童女經》出自《大寶積經》。《大寶積經》又稱《寶積經》,主要講述菩薩修行法和授記成佛等內容,與《大般若經》、《大集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的五部經。本經屬叢書體裁,共有一二○卷四十九會,每一會相當於一部經,都有各自獨立的主題。

《大寶積經》前部二十三會、八十一卷,由魏晉南北朝譯經師合譯;後部二十六會、三十九卷,則是唐代印度來華譯經師菩提流志,在神龍二年(七○六)到先天二年(七一三)間譯成。也有一說是菩提流志僅譯了二十七會三十七卷,其餘為先前的法師所譯。菩提流志來到中原後,曾將當時已有的《大寶積經》中文版對照所帶來的梵文版,發現有的譯文翻得不太理想,便予以重譯,而古德譯得正確的部分,則不再重譯,依照舊版沿用,所以此經並非菩提流志一人單獨譯成。

《妙慧童女經》即是《大寶積經》中的第三十會,為菩提流志所譯。內容主要記載,印度王舍城一位長者女,名叫妙慧,以八歲之齡,經常聽聞佛陀說法。有一次,他向佛陀請法,並回答文殊菩薩的問題,而受到與會大眾的讚譽。妙慧更發大願要廣修菩薩行,佛陀為他授記來世必當作佛。

《大寶積經》的每字每句都是敘述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就好像無數的珍寶積聚串連在一起。對於這部《大寶積經》,胡適之先生曾經這樣說:「如果說《維摩經》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首白話詩,那麼《華嚴經》、《大寶積經》就如同中國《儒林外史》式的小說。」

為什麼不說《大寶積經》是《三國志》、《水滸傳》、《紅樓夢》,而要說是《儒林外史》呢?因為《儒林外史》描寫了近二百個人物,透過由人顯事,敘述當時的文化思想,一個人就是一篇故事,猶如短篇小說集。而這部《大寶積經》就是藉由很多菩薩自利利他的故事,編寫而成的修行寶典。

胡適之認定此部經典的文學價值,實屬難得。不過,甚深微妙的佛經,和世俗的文學作品還是有所不同,佛經是向內求的心靈作品,是為破除我相、我執的。

《大寶積經》從題名來看,是珍寶積聚串連的大經典,因《大寶積經》內容涵蓋許多重要的大乘佛教修行法門,是菩薩道修行的重要指南。「大寶積」亦形容了大乘佛教菩薩道的可貴之處,每一位菩薩都是稀世珍寶,他們以無求無私的利他精神,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們從中抽出一卷《妙慧童女經》來講說,就可窺見其奧妙深微之處。

據說玄奘大師自天竺返國時,亦攜帶了《大寶積經》的梵文本,只可惜他翻譯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已耗盡力氣,無力再應眾請翻譯此經,而他帶回的梵文本也隨著時間流失,後來才由菩提流志接續其志。


三、《妙慧童女經》白話解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

阿難尊者從佛陀那裡如此聽聞: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靈鷲山)中,和一二五○位大比丘,以及上萬名大菩薩會聚一處。

時,王舍城有長者女,名為妙慧,年始八歲,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諸相具足,見者歡喜;曾於過去無量諸佛,親近供養,種諸善根。

當時,王舍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女兒名叫妙慧,年僅八歲,面貌端正,長相莊嚴,具足所有美好的相貌,所有見到他的人無不歡喜;這是過去妙慧累世以來,親近供養無量諸佛,種下種種善根,而得到的果報。

時,彼女人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合掌而說偈言:「無上等正覺,為世大明燈,菩薩之所行,唯願聽我問。」

那時,妙慧童女至佛陀住處,頂禮佛足,順時繞佛三圈,然後長跪合掌讚歎佛陀說:「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啊!您的功德如世上的大明燈,我想請問您應如何行持菩薩道呢?願佛陀您能讓我向您請益!」

佛告妙慧:「今恣汝問,當為解說,令斷疑網。」
爾時,妙慧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云何得端正,大富尊貴身?
復以何因緣,眷屬難沮壞?
云何見己身,而受於化生,
千葉蓮華上,而奉諸世尊?
云何能證得,自在勝神通,
遍往無量剎,禮敬於諸佛?
云何得無怨,所言人信受,
淨除於法障,永離諸魔業?
云何命終時,得見於諸佛,
聞說清淨法,不受於苦惱?
大悲無上尊,唯願為我說。

佛陀告訴妙慧:「現在隨你所問,當為你解說,斷除你的疑惑。」

這時,妙慧在佛陀面前,以偈語問道:
「如何才能得到端正相貌、坐擁大富大貴?又要以何種因緣,使眷屬常在左右,和合不離散?‭ ‬
「如何見到自己化生於千葉蓮華上,供養諸佛世尊?
「如何才能證得自在神通,遍往無量佛土,禮敬一切諸佛?
「如何才能處世沒有怨恨,所說的話為人所相信,淨除一切障礙,永離一切魔業?
「如何在命終的時候,可以得到諸佛的接引?聽聞佛說清淨法,而不受輪迴的苦惱?
「慈悲偉大、無上尊貴的覺者,希望您為我解說。」

爾時,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問此深妙之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妙慧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這時,佛陀向妙慧童女說:「太好了!太好了!你問得很好,所問皆是深妙之義。你要仔細地聆聽,善加思索,並且憶念其中的意涵,我當為你解說。」

妙慧童女回答:「是的!佛陀!我很歡喜聽聞。」

佛言:「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為四?一者、於惡友所不起瞋心;二者、住於大慈;三者、深樂正法;四者、造佛形像。」

佛陀說:「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就能得到端正、莊嚴、美麗之身。哪四種方法呢?
一、對惡友不起瞋心;
二、心安住在大慈悲之中;
三、對正法要深深歡喜;
四、塑造佛的形像。」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瞋壞善根勿增長,慈心樂法造佛形,當獲具相莊嚴身,一切眾生常樂見。」

那時,佛陀以偈語再次叮囑:
「瞋心會毀壞我們的善根,千萬不要讓它增長;
將身心安住在大慈悲中,深樂正法、護持正法;
造佛聖像,使之流傳於世,供人瞻仰。
如此必能獲得莊嚴身相,所有眾生都將歡喜樂見。」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富貴身。何等為四?
一者、應時行施;
二者、無輕慢心;
三者、歡喜而與;
四者、不希果報。」

「又,妙慧!菩薩要成就四法,便能得富貴之身。哪四種方法呢?
一、在適當的時候行布施;
二、布施時沒有輕慢的心;
三、布施時歡喜給予;
四、布施不求回報。」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應時行施無輕慢,歡喜授與不希求,
 能於此業常勤修,所生當獲大財位。」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道:
「菩薩若能應時布施,不生輕慢心,歡喜給人而不希求回報,如此殷勤修行,就會獲得財富地位。」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眷屬不壞。何等為四?
一者、善能棄捨離間之語;
二者、邪見眾生,令住正見;
三者、正法將滅,護令久住;
四者、教諸有情,趣佛菩提。」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可使眷屬和合不離。哪四種方法呢?
一、要能棄捨離間的話語;
二、令邪見的眾生住於正見;
三、正法將滅時,能護持正法,使其久住世間;
四、教導有情眾生,生起成佛的無上菩提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捨離間言及邪見,正法將滅能護持,  安住眾生大菩提,當成不壞諸眷屬。」

那時,佛陀又說偈語:
「如果我們能夠捨棄一切不善的離間語言及遠離邪見;護持正法,令法久住,使眾生安住在智慧覺悟的菩提道上。這樣就可以擁有眷屬和樂的生活了。」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華座。何等為四?
一者、捧諸華果及細末香,散於如來及諸塔廟;
二者、終不於他,妄加損害;
三者、造如來像,安處蓮華;
四者、於佛菩提,深生淨信。」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件事,就能在佛前得受化生,住於解脫的蓮花座上。哪四種方法呢?
一、手捧諸香花果品,供養如來和塔廟;
二、對一切有情眾生,永遠不妄加損傷、逼害;
三、造佛形像,安處蓮花之上;
四、對佛所成就的大菩提,能夠一心淨信。」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華香散佛及支提,不害於他並造像,
 於大菩提深信解,得處蓮花生佛前。」

那時,世尊就說偈語:「能夠用花香散於佛前及諸塔廟,不損害眾生並發心塑造佛像,對大乘的覺悟之道深生信解,必得安處蓮花,生於佛前。」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從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為四?
一者、見他修善,不為障惱;
二者、他說法時,未嘗留礙;
三者、然燈供養如來之塔;
四者、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以遍往無量佛土。哪四種方法呢?
一、看到別人行善,不予障礙、惱害;
二、別人宣說佛法時,不予留難、阻礙;
三、點燈供養諸佛塔廟;
四、於所有禪定方法,勤加修習。」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見人修善說正法,不生謗毀加留難,
 如來塔廟施燈明,修習諸禪遊佛剎。」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見到他人修習善行、講說正法,不生毀謗、不加以留難,並能點燈供養諸佛塔廟,勤於修持禪定,便能自在遨遊諸佛國土。」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處世無怨。云何為四?
一者、以無諂心,親近善友;
二者、於他勝法,無嫉妒心;
三者、他獲名譽,心常歡喜;
四者、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可以處世無所怨仇。哪四種方法呢?
一、不以諂媚心親近善友;
二、別人有所成就,不生嫉妒心;
三、別人獲得名譽,心生歡喜;
四、對他人的菩薩行,不生輕侮、毀謗的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以諛諂親善友,於人勝法無妒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不謗菩薩得無怨。」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
「不以諂媚阿諛之心對待善友;他人比我好、比我能幹,不生嫉妒心;他人得到名譽,我們心生歡喜;對於別人的菩薩行,不加以輕侮、毀謗,就能處世無怨了。」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為四?
一者、發言修行,常使相應;
二者、於善友所,不覆諸惡;
三者、於所聞法,不求過失;
四者、於說法者,不生惡心。」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所說的話,人皆信受。哪四種方法呢?
一、行為和言語要一致;
二、於善友面前,不掩飾自己的過失和缺點;
三、聽聞他人講說正法,不議論他說得好壞;
四、對於說法的人,不生起惡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發言修行常相應,己罪不藏於善友,  聞經不求人法過,所言一切皆信受。」

那時,世尊以偈語說:
「一個人言語、修行能相應和;於善友面前不隱匿自己的過錯;聽經聞法時,對於說法者能夠不求過失。如此,他所說的話就能令人信受了。」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法障,速得清淨。何等為四?
一者、以深意樂,攝三律儀;
二者、聞甚深經,不生誹謗;
三者、見新發意菩薩,生一切智心;
四者、於諸有情,大慈平等。」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可以遠離對佛法的障礙,迅速得到清淨。哪四種方法呢?
一、以歡喜心奉行三聚淨戒;
二、聽聞佛法經典,不生詆毀之心;
三、見到初發心菩薩,要生起如見佛般的恭敬心;
四、對一切有情眾生,要能以大慈悲心,平等相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以深意樂攝律儀,聞甚深經能信解,
 敬初發心如佛想,慈心普洽障消除。」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
「如能以甚深的歡喜心、意念來受持律儀戒規,對經典中甚深的佛法能深心信解,視初發心菩薩如佛般地予以尊敬,能以大慈平等之心對待一切眾生,那麼便能消除法障。」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諸魔。云何為四?
一者、了知法性平等;
二者、發起精進;
三者、常勤念佛;
四者、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就能遠離諸魔的障礙和阻撓。哪四種方法?
一、了知眾生的法性平等;
二、發奮精進修行;
三、平時勤加念佛;
四、所修習的一切善法功德,都回向給所有眾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能知諸法平等性,常起精進念如來,  回向一切諸善根,眾魔不能得其便。」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
「能了知法性平等,常行精進、勤加念佛,將所修的善根功德回向一切眾生,諸魔便不得趁虛而入,而障礙修行了。」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諸佛現前。何等為四?
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滿足;
二者、於諸善法,深生信解;
三者、於諸菩薩,施莊嚴具;
四者、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又,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可以見到諸佛現前,接引至淨土佛國。哪四種方法?
一、別人有所需求時,布施令他滿足;
二、對所有善法,要深生信解;
三、對所有菩薩供施一切莊嚴具;
四、對佛、法、僧三寶,勤修供養。」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他有所求令滿足,信解深法捨嚴具,
 三寶福田勤供養,臨命終時佛現前。」

那時,佛陀以偈語說:
「當別人有所求時,要令他滿足;對所有善法,能深生信解,以衣服、飲食、湯藥及臥具等一切莊嚴具,供施給諸菩薩,對三寶勤修供養,這樣臨命終時,諸佛就會現前,接引至佛國淨土。」

爾時,妙慧童女聞佛說已,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諸行,我當奉行。世尊!若我於是四十行中,闕於一行而不修者,則違佛教,欺誑如來!」

那時,妙慧童女聽完佛陀說法後,對佛陀稟白:「世尊!如您所教導的菩薩修行法門,我定當奉行。世尊!如果我在這四十種法門中,有一法不修習者,就是違逆佛所教導、欺騙如來!」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告妙慧言:「菩薩之行,甚難可行,汝今發斯殊勝大願,豈於是願得自在耶?」

那時,目犍連尊者對妙慧說道:「菩薩之行,甚為難行,你今天發此殊勝大願,難道真於此願中要得到無礙自在嗎?」

爾時,妙慧白言:「尊者!若我弘願真實不虛,能令諸行得圓滿者,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華,天鼓自鳴。」
說是語時,於虛空中,華散如雨,天鼓自鳴,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那時,妙慧回答目犍連尊者說:「尊者!假如我的弘願真實不虛,能圓滿修行這四十種法門的話,那麼願三千大千世界出現六種震動,天降妙花如雨,天鼓鳴動。」

說此話時,天空中已降下花雨,天鼓鳴動,三千大千世界出現「動、起、湧、震、吼、覺」六種震動。

是時,妙慧重白目連:「以我如是真實言故,於未來世當得成佛,亦如今日釋迦如來。於我國中,無有魔事及以惡趣、女人之名。若我此言非虛妄者,令斯大眾,身皆金色!」

說是語已,眾皆金色。

這時,妙慧再向目犍連尊者說:「以我說此真實之言緣故,我於未來世當會成佛,就如今天釋迦牟尼佛一般。在我的國土中,沒有任何魔事障礙,以及三惡道、女人之名。假如我這些話不是虛妄的話,那麼在座所有的大眾,身體都會現金色相。」

說完此語,所有與會大眾皆現金色之身。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先禮初發心菩薩,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那時,目犍連尊者即從座位起身,偏袒右肩,頂禮佛足,對世尊稟白:「世尊!我今天先禮敬初發心菩薩,以及所有的大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妙慧言:「汝住何法,發斯誠願?」
妙慧答言:「文殊師利!非所問也。何以故?於法界中無所住故。」

那時,文殊師利法王子便問妙慧:「你安住在什麼法上,而發如此摯誠大願呢?」

妙慧回答:「文殊師利!不是如你所說的。為什麼呢?在法界裡,真理遍及一切而無所住故。」

又問:「云何名為菩提?」
答曰:「無分別法,是名菩提。」

文殊師利又問:「什麼是菩提?」
妙慧回答:「對諸法沒有分別,就是菩提。」

又問:「云何名為菩薩?」
答曰:「一切諸法等虛空相,是名菩薩。」

文殊師利又問:「什麼是菩薩?」
妙慧回答:「通達無我法者,了悟一切諸法皆如虛空,即是菩薩。」

又問:「云何名為菩提之行?」
答曰:「猶如陽焰、谷響之行,是菩提行。」

文殊師利又問:「什麼是菩提之行?」
妙慧回答:「將菩提行當作是陽焰幻象,或是山谷傳來的回音,虛假不實,不去執著它,就是真正的菩提行了。」

又問:「依何密意作如是說?」
答曰:「我於此中,不見少法密非密者。」

文殊師利又問:「你是依什麼密意而如此說?」

妙慧回答:「我在這裡並沒有看到任何『密意』或『非密意』,一切法平等無差別,空不可得,何來密意之說?」

又問:「若如是者,一切凡夫應即菩提!」
答曰:「汝謂菩提異凡夫耶?莫作是見!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捨,無成壞故。」

文殊師利又問:「如果是這樣,一切凡夫和菩提不就沒有差別了?」

妙慧回答:「你認為菩提是異於凡夫的嗎?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凡夫不異菩提,菩提不異凡夫,都是同一法界相,無所謂菩提可取、凡夫可捨,也無所謂菩提是好的、凡夫是不好的。」

又問:「於此義中,能解了者,其數幾何?」
答曰:「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眾生能了斯義。」

文殊師利又問:「於此空義中,真正能了解的人有多少?」

妙慧回答:「眾生為幻化所生,既是幻化,那麼每個人所生起的幻化心,如何以數量來計?(心心所:即前後之心,為眾生所動的妄心。)所以眾生知道一切相是幻化,就能理解其義。」

文殊師利言:「幻化本無,何有如是心心所法?」
答曰:「法界亦爾!非有非無,乃至如來,亦復如是。」

文殊師利又問:「幻化本來是空無的,何來這許多心心所法?」

妙慧回答:「所謂的幻化,乃似有非有、似無非無,法界也是如此!非有,沒有實性可得;非無,有假相可見;乃至如來,也是如此。」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妙慧,甚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

佛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言。然此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三十劫,我乃發趣無上菩提,彼亦令汝住無生忍。」

那時,文殊師利菩薩對佛陀稟白:「世尊!妙慧的發心非常稀有難得,才能成就如此殊勝的空性智慧。」

佛陀回答:「是的、是的!就如你所說。其實,這位童女早在過去生中就已發大菩提心,過三十劫後,我才發心趣入無上菩提,而且他曾是你的老師,讓你安住於無住的大智慧中。」

爾時,文殊師利即從座起,為其作禮,白妙慧言:「我於往昔無量劫前已曾供養,不謂今者還得親近?」

妙慧告言:「文殊師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別。何以故?以無分別得無生忍故。」

那時,文殊師利就從座位站起來,向妙慧行禮,並對妙慧稟白:「我在過去無量劫前曾經供養您,沒想到今日得以再度親近。」

妙慧回答:「文殊師利!你不要有這樣的分別,為什麼呢?以無分別才能得無生法忍的大智慧啊!」

又問:「妙慧!汝今猶不轉女身耶?」
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轉?」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妙慧!你既有如此大成就,為何到現在還不轉女身為男身呢?」

妙慧回答:「女人之相為因緣假合,了不可得,我為什麼要轉變呢?」

「文殊師利!我當為汝除斷疑惑,由我如是真實語故,於當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於我法中諸比丘輩,聞命善來,出家入道。」

「文殊師利!我當為你斷除疑惑,由於我所言皆真實語,所以我於來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時,只要聽聞我說佛法的人,就能立刻生起善心,出家入道,成為比丘。」

「我國土中,所有眾生,身皆金色;服用資具,如第六天;飲食豐饒,隨念而至;無有魔事及諸惡趣,亦復無有女人之名。有七寶林,上羅寶網,七寶蓮華,覆以寶帳,如文殊師利所成淨剎,裝校嚴飾,等無有異。」

「在我的國土中,所有眾生,身體皆呈金色;生活等一切資具,皆如第六天般微妙美好;飲食豐饒,皆隨念生出;沒有任何魔事障礙及各種惡道,也沒有女人之名。國土中有七寶織成的樹林、上等的綾羅寶網、七寶蓮華並且覆蓋著寶帳,如你文殊師利將來所成就的淨土一般,裝飾得極為華美,沒有絲毫差別。」

「若我此言非虛妄者,令此大眾身皆金色;我之女身變成男子,如三十歲知法比丘。」
說此語時,此諸大眾皆作金色。妙慧菩薩轉女成男,如三十歲知法比丘。

「假如我所說的話不是虛妄之語,那麼就令與會大眾身體皆呈金色;我的女身變成男子之身,就如三十歲的出家受戒比丘一般。」

妙慧講說此話的同時,在場所有大眾身體都變成金色。妙慧菩薩轉女成男,如一位三十歲的出家受戒比丘。

是時,地居天眾展轉讚言:「大哉!大哉!妙慧菩薩摩訶薩能於來世,得菩提時,嚴淨佛剎,功德如是!」

這時,聽法的地居天界諸眾,讚歎聲此起彼落:「太偉大了!太特別了!這位妙慧菩薩能於來世證得菩提時,如此嚴飾清淨佛土,功德真大呀!」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此妙慧菩薩,於當來世成等正覺,號殊勝功德寶藏如來,出現於世。」

那時,佛陀告訴文殊師利菩薩:「這位妙慧菩薩,於未來世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時,將以『殊勝功德寶藏如來』的名號出現於世。」

佛說此經時,三十俱胝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轉;八十俱胝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眾生,皆獲智證。

佛陀說此經時,有三十億眾生安住於無上正等正覺,而不退轉;有八十億眾生,遠離煩惱塵垢,得清淨法眼;有八千名眾生,因此證得阿羅漢果位。

五千比丘行菩薩乘,心欲退轉,因見妙慧菩薩意樂善根,威德殊勝故,各各脫身所著上服,以施如來。如是施已,發弘誓言:「我等以此善根,決定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有五千位行菩薩道的比丘,本來生起退轉心,因為見到妙慧菩薩的意樂善根,受其種種殊勝的威德力所感動,各個脫下身上所穿的上衣,供施給如來。如此供養後,又發下誓言:「我等以此善根,立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彼諸善男子等,以此善根回向無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有善男子等,皆因以此善根回向無上菩提,而得超越九十劫生死輪迴之苦,於無上正等正覺不退轉。

爾時,世尊即記之曰:「汝等於當來世,過千劫後,於無垢光明劫中,陽焰世界難忍佛剎,於一劫中相次成佛,皆同一字,號辯才莊嚴如來,出現於世。」

那時,世尊便為他們授記:「你們於未來世,過一千劫後,將於無垢光明劫、陽焰世界的難忍佛國中,於一劫中相繼成佛,並以『辯才莊嚴如來』之同一名號,出現於世。」

「文殊師利!如是法門有大威德,能令菩薩摩訶薩及聲聞乘者獲大利益。」

「文殊師利!這個法門有大威德力,能使大菩薩和聲聞乘者獲得大利益。」

「文殊師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求菩提,無方便善巧,行六波羅蜜足滿千劫;若復有人,經於半月,時一書寫讀誦此經,所獲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俱胝,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文殊師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了求證菩提,卻因沒有方便善巧,而行持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足足滿千劫的時間;假若又有人,經短短半個月,偶一書寫讀誦此經,所獲的福德資糧聚積,先前的功德與之相比,不及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俱胝之一,其功德乃至算數譬喻都不能及。」

「是故,文殊師利!如是微妙法門,即諸菩薩契經之本。我今付囑於汝,汝當來世,受持讀誦,為人解說。譬如轉輪聖王出現於世,所有七寶,皆悉在前;王滅之後,寶隨隱沒。如是微妙法門流行於世,即諸如來七菩提分等法眼不滅,若不流行,正法當滅。」

「所以,文殊師利!如此微妙法門,是一切大乘菩薩經典的根本。我今天將它傳承給你,你當於來世,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就像轉輪聖王出現於世,所有的七寶(輪寶、珠寶、象寶、馬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都在眼前,轉輪聖王入滅以後,寶隨即隱沒不見。如此微妙法門流行於世,即是諸佛如來七菩提分(又稱七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念覺支、定覺支、行捨覺支)等法眼不會滅除,如果此法不流行於世,正法當會毀滅。」

「是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求菩提,應當發起精進,書寫此經,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此是我教,勿於後世,生悔恨心!」

「所以,文殊師利!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求菩提,應當奮發精進,書寫此經,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是我的教誨,你們應該承擔起來,莫於後世生起悔恨之心!」

佛說此經已,妙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陀講說《妙慧童女經》圓滿,妙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法界眾生,聽聞佛陀說法,無不法喜充滿,一心信受奉行。


四、《妙慧童女經》中譯者-菩提流志

  《大寶積經》的主要中譯者和校訂者是菩提流志(梵文音為 Bodhiruci‭, ‬562 -727),他不是北魏時代北印度的「菩提流支」,而是唐朝武后時代(六九○~七○五)南印度的「菩提流志」。菩提流志本名叫達磨流支(梵文音為Dharmaruci),梵名法希,中文的菩提流志,意思是「覺悟慈愛」,也就是「覺愛」之意,這個名字是唐朝的武則天賜給他的法名。

  菩提流志出身婆羅門,十二歲從外道出家,精通天文、地理、聲明、數論等,非常有學問,成為當時備受敬重的宗教家。

  六十歲之後,漸漸地,他覺得這些知識和哲理無法讓人獲得究竟解脫,因此不顧自己年長,發心深入佛法的微妙大義,「年逾耳順,歸心佛法」,於是隱居山中,修習佛陀苦行。後來又跟隨耶舍瞿沙學習三藏經典,因本來就很有學問,所以不到五年的時間,經典義理便全部通達了。隨後開始四處弘法度眾,聲名逐漸遠播,連唐高宗都聽說他的德行高雅,而派遣使者前往恭迎;長壽二年(六九三)抵達東都洛陽時,據說已經一二○歲了。

  到了中原後不久,高宗去世,武后即帝位,但菩提流志仍然受到篤信佛教的武后尊崇,御敕駐錫佛授記寺,展開譯經工作。他譯筆流利暢達,所譯的《寶雨經》,在序分末中,因加入一段話:「東方月光天子受記在中國現女人身統治世間」,令武后大為歡喜,故賜名為「菩提流志」。在此期間,菩提流志陸續譯出《佛境界經》、《寶雨經》等十一部經。

  唐中宗復位後,菩提流志隨之返回長安,於神龍二年(七○六)住到長安崇福寺,譯出《一字佛頂輪王經》等。之後,繼續玄奘大師的志業,翻譯《大寶積經》,歷經八年,新舊合計譯了四十九會一二○卷。譯完此經後,他便不再從事翻譯工作,專心精進修行。

  唐玄宗開元十年(七二二),入住河南洛陽長壽寺,開元十五年(七二七)示寂,世壽一六六歲(另一說是一五六歲),皇帝追贈他「鴻臚大卿」的封號,並且贈予諡號「開元一切遍知三藏」,一生總共傳譯了五十三部一一一卷。

五、常誦抄寫《妙慧童女經》的好處

淨空法師:「佛法,是給我們了解宇宙的真相。」

能遇《經文》便是緣,
能見《經文》便是知,
能誦《經文》便是行,
能抄《經文》便是德,
能得加持便是證。

(一)、常誦心經抄寫《妙慧童女經》的好處

1. 能增長智慧
2. 能增添福報
3. 能達成善願
4. 能去除貪嗔癡
5. 金剛護法保佑護持
6. 心靈平靜、身心安祥
7. 常念誦可增進記憶力
8. 修菩薩心、行菩薩道
9. 種菩提心、結善根善緣善果
10. 破除三障一切煩惱障
11. 心想事成、功德無量
12. 福至心靈、心靈富有
13. 一個人心靈富足,才能真正擁有快樂
14. 觀照人生,漸悟人生真諦


六、八歲妙慧童女十問佛,語驚四座,我們的困惑皆在其中【妙慧童女經】


上述影音出自:不思議 BSYi


七、佛說大寶積經妙慧童女會(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八) 念誦


上述影音出自:drake kag